近日,环境保护部通报2017年10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空气质量状况。《通报》提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据预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整体不利,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进一步增大了实现任务目标的难度。各地应充分认识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对照《大气十条》和《攻坚行动方案》目标任务清单,加大督查督办力度,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提高治理效果,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完成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对于环保部的强烈镇压,纯碱市场面临的是原料紧张、自身减产以及下游需求缩量等供需端的变动外,其冬季运输阻力也制约着市场的平衡关系。
随着环保等方面的常态化表现,行政力量下供给收缩带来的价格暴涨难以持续,化工的一系列能源产品价格波动在近期逐渐回归需求面。
那么我们具体分析一番:
1.能源端:
天然气:上周初,石油方面消息称将实行限气和上调门站价格20%以上,受此消息提振,市场普遍上调价格。目前冬季供暖尚未进入高峰时期,天然气用气还没有达到高峰,随着天气大幅降温,用气量将会增加,届时中石油方面将会采取限气。
煤炭:9月底以来国内煤炭供应量明显增加,同时受环保以及电煤季节性需求转弱等因素影响,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快速转为宽松,市场对煤价整体看空,下游企业库存高企,煤价继续下跌。据国家发改委资料,经过两年的去产能,截至目前,全国煤矿总产能51亿-52亿吨/年,其中形成能力的有效产能在39亿吨/年以上,在建和技术改造煤矿产能12亿-13亿吨/年左右。到2020年,具备生产能力的煤矿产能在现有基础上将净增3亿-4亿吨/年,加上每年2亿吨左右的煤炭净进口,总供给能力大幅增加,全国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今年全国煤炭产能预计增加2亿吨左右,而从前三季度市场反应来看,新增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四季度则供应快速增加,因此年末煤炭市场供需宽松局面料将延续,煤价易跌难涨。
电力:燃煤烟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各电厂逐步实施烟气协同治理,改造涉及脱硝系统提效、电除尘提效、脱硫系统提效及协同除尘等。厂家限产调整不断,供应显弱,价格坚挺。
2.资源型原料端:
石灰石:石灰石产业中多数企业存在规模小、环境污染大、能源消耗高、亩均绩效低、工艺装备差等问题。自2016年以来,应环保部要求:要将从严治理“散乱污”企业作为强化督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企业。矿山安全整顿和安全生产大检查要求:督促企业停产整顿,对经停产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依法提请地方政府予以关闭。石灰石作为氨碱企业的吨产耗量近1.2-1.5吨的产品而言,采购承压。
原盐:中国海盐及湖盐市场供应饱和,市场相对供量较足;井矿盐产能过剩,开工有限,对于纯碱市场无威胁。
3.下游玻璃端:
前期有沙河政府披露了7条未有排污许可证的生产线,现在已经关闭3条。沙河地区在产白玻共35条线,除去刚停产的3条,还有32条,去除产能大约在8.6%。另外沙河地区在使用6-8年的生产线较多,面临冷修的生产线较多,这或许会成本后期环保加码比较好执行的条件。纯碱这个刚需产品集中冷修减产,无疑是给纯碱高价市场降温。
目前来看,据百川数据统计显示,国内纯碱产业开工高达90%,市场库存相对保持26万吨左右。由于环保方面近期对于产业影响逐步常态化,其后市来看,供应端表现宽松,需求端略收紧,市场平衡显弱。虽年底前纯碱备量仍有希冀,由于纯碱现价高企,下游难以妄自增购,市场局势或在这个冬季保持相对稳定运行。(常萍 15991987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