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18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公司管理层认真贯彻落实董事会各项决策部署,以"强党建、控风险、推变革、提质量"为方针,突出"四保一压一强"(保安全、保环保、保现金流、保廉洁、压成本、强科技),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经济运行,强化党建引领,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共生产纯碱170.41万吨,粘胶短纤维26.39万吨,烧碱27.22万吨,PVC(含专用树脂)22.37万吨,有机硅环体5.59万吨。实现营业收入99.88亿元,利润总额15.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净利润11.79亿元,实现每股收益0.5710元。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进行了以下工作:
1.优化产业布局。将资金重点投放到产业升级及绿色发展上,守住绿水青山,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坚持主业发展。河北省重点工程20万吨/年功能性、差别化粘胶短纤维项目已投料试车,项目正式达产后,公司粘胶短纤年产能将达到70万吨,规模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新溶剂绿色纤维素纤维中试线项目已完成设备调试。上半年,累计开工短平快项目98项,累计投用31项,"两碱一化"循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坚持多元化发展。开放发展思维,加快推进物流、国际贸易、非盐业务等产业创新。物流公司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物流企业,实现从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转变。
香港贸易公司充分利用香港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优势,加强与各大银行的合作,促进贸易与金融有机结合,不仅在进口方面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高效推动了出口业务的拓展。盐化公司大力发展非盐业务,非盐产业比重不断加大,转型升级效果突出。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挥"两碱一化"循环经济优势,加大环保投入,组织实施固渣焚烧等32个节能环保项目,公司主导产品综合能耗全部优于国家清洁生产一级标准,纯碱、化纤、氯碱消耗、能耗全部创历史最好水平。化纤20万吨项目采用行业领先的环保技术,能耗水平较化纤刚建厂初期降低50%;废气治理采用行业最先进的吸附工艺,基本实现零排放;废水深度处理首次使用了异味治理新技术。"三友彩纤"系列产品,被誉为"无污染低碳"时代的潮流,积极引领绿色消费;兴达化纤受邀加入"中国绿色发展联盟",并组建"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氯碱公司环境友好型专用树脂产品质量成功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标志着环境友好型专用树脂研发成功。
2.突出科技引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创新推进动力变革。加大创新投入,重点谋划多项安全环保及延伸产业链的科技创新项目。报告期内,研发支出2.2亿元,同比增加32.00%。修订《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落实专家课题制度,加大科技工作者奖励力度和范围,厚植"鼓励创新、奖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土壤。
针对碱渣综合利用技术、有机硅下游新产品研发等,与1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搭建了协同创新平台,并聘请国外专家进行指导,为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报告期内,公司"利用副产芒硝净化浓海水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3个项目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累计6个项目获市级及以上科技奖励。"歧化法联产二甲、三甲基氯硅烷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有机硅高沸物转化利用技术开发及应用"获中国氟硅行业技术进步奖。"氨碱法纯碱生产系统低品位热能深度开发利用"、"有机硅单体生产节能技术研发"等7项新技术通过政府验收。
以产业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纯碱产业,以碱渣综合治理为突破口,打造环保产业化的行业样板;粘胶产业,以原创性技术、高精尖产品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高端化步伐;氯碱产业,以项目为带动,巩固公司整体循环经济优势;有机硅产业,进军下游新产品领域,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
以产品创新推进品牌建设。将差别化、高端化、绿色化作为产品创新的主攻方向。瞄准差别化"增品种",以客户定制产品和功能性产品为主,着力开发特种树脂、功能性粘胶短纤维等新产品。瞄准绿色化"提品质",加大绿色纤维素纤维研发,经过持续工艺技术改进,三友彩色纤维系列产品达到了40多个品种。瞄准高端化"创品牌",三友莫代尔纤维、竹代尔纤维等高端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异形超短再生纤维素纤维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
3.深化管理变革。坚持把管理作为加快发展的基石,不断深化变革,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
推进效率变革。一方面,突出业绩导向。深化全面绩效考核评估,持续深化管理创新,实施定量和定性指标"双考核"、经济和管理责任"双评估",树立起"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鲜明导向,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地。另一方面,完善制度体系。全面推行"工资总额包干",配套修订《职工奖惩办法》、《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同时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在原有岗位工资体系基础上引入市场化补偿机制,确保收入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大增强。
强化运行管控。销售提高差别化产品增效力度,纯碱加大轻灰产销,月销量突破7万吨,化纤差别化销量超计划14%,氯碱3型、8型PVC销量占比69%。公司主导产品产销率、回款率全部达到100%。供应以保生产为前提,坚持低成本、差异化操作,统筹国内与国外各个渠道,合理控制到货节奏,灵活调控库存结构,原盐、木浆、电石、煤炭等大宗原燃材料采购均做到了优质优价。生产上,在遵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前提下,各公司生产系统全部实现最佳经济运行,硅业一、二期流化床连续运行实现新突破,公司与同行可比44项指标中42项保持行业第一。严控财务费用支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现可控费用再降低。
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格落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地。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学习传达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扎实开展政治性警示教育,逐级召开政治性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纯碱、粘胶短纤维、PVC、烧碱等大多为基础化工产品,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受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周期性波动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应对措施: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走势,努力把握宏观经济形势、顺应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积极主动地调整经营计划、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实现公司健康持续发展,满足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
2、环保风险
公司属基础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渣和废气等废弃物,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峻,各项环保指标更加细化和严格,公司在原有环保设施基础上,新的环保投入呈逐年增长态势,企业盈利能力被弱化。
应对措施:
1)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相关环保政策和要求,利用公司技术资源,不断加大内部环保设施投入,抓好重点环保项目建设,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保审批、落实"三同时"措施。
2)通过技术改造、建造各种环保设施等方式加强"三废"的处理,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3)全面兜查环保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间,生产工艺、装备及环保情况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消除环保风险。
4)通过实施循环经济,发挥协同经济效用,将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废弃物加以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大幅度降低公司生产对环境污染。
3、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属于化工原料制造企业,其中氯碱业务和有机硅业务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行业。工艺流程复杂,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尽管公司配备有比较完备的安全设施及装置,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事故预警和处理机制,但不排除因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从而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应对措施:
1)根据最新政策及时修订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有效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
2)组织部署安全生产检查,全面摸排兜查安全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和问题并限时整改。
3)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使员工从思想和行为上有较大的转变,有效预防和杜绝因"不安全行为"现象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切实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
4、经营风险
公司主导产品所处行业大多处于供需不平衡、竞争激烈态势。同时主要产品的生产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和能源合计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产品、原材料及能源的价格波动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
1)生产方面:抓好安全生产,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双提升;优化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研发、拳头产品质量升级的资金支持力度,推进产品再升级,实施"精品战略"。
2)成本方面。抓好各项可控费用控制,继续实施全面绩效考核评估、优化成本投入,做好比价采购控制。
3)销售方面。突出市场操作,加强市场调研预测,抓紧市场节奏,全面提高议价、控价能力。
5、汇率风险
受到国际经济、金融变化的影响,汇率波动变化对公司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均会造成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为了降低汇率变化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公司将积极采取汇率锁定、缩短贸易融资期限、改变香港贸易公司与各公司出口产品的结算方式等多种措施来规避和降低汇兑损失。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1、规模优势。公司纯碱年产能340万吨,公司20万吨/年功能化、差别化粘胶短纤项目已投料试车,项目正式达产后公司粘胶短纤维年产能将达到70万吨,进一步巩固粘胶短纤的龙头企业地位。有机硅单体年产能20万吨,是华北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基地。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的单位成本、物耗、能耗持续下降,规模经济效益明显。
2、循环经济优势。公司在国内独创了以‘纯碱、氯碱、化纤’为核心,热力供应、精细化工等为辅的‘两碱一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形式,按照产业联动进行资源深度利用,实现资源多层次多种产品加工增值,以最低资源和环境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谋求最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通过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增产增效、降成本降能耗、节水节电节汽的良好效果。做到了行业内成本最低、技术最优、效益最高、发展最快。
3、技术创新及装备优势。公司建立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体系,掌握了主导产品生产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工艺和技术,先后参与了纯碱、粘胶短纤等12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270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专利211项。报告期内,获得专利授权21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
4、产品优势。公司粘胶短纤产品差别化率行业第一,国内首家通过了欧洲一级生态纺织品质量认证,拥有莫代尔纤维、竹代尔纤维、高白纤维、着色纤维、无机阻燃纤维等一系列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公司纯碱低盐化率、重质化率、散装化率行业第一,纯碱公司是行业唯一通过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双认证的企业。报告期内,纯碱、粘胶短纤维两项产品顺利通过河北省名牌产品复评(粘胶短纤维第四次通过复评),物流公司获得服务类知名品牌。目前公司共拥有纯碱、粘胶短纤维、PVC等5项名牌产品、1项服务名牌。公司主导产品质量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纯碱、烧碱累计优等品率维持100%;粘胶短纤维累计优等品率完成99.9%;SG3、5型PVC累计优等品率完成99.39%;DMC、110硅橡胶、107硅橡胶合格率100%。纯碱公司荣获"河北省质量效益型企业";化纤荣获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色贡献度银钥匙奖"、全国化纤行业品牌质量先进企业;硅业公司荣获"中国氟硅行业典范企业"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