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性:
天气反复无常 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影响 电厂负荷时升时降
上个月,随着煤矿先进产能的释放和电厂负荷的下降、耗煤的减少,无论是全国重点电厂还是沿海电厂存煤量均出现快速回升。据数据显示,截止11月初,全国重点电厂存煤升至6659万吨,存煤可用天数为22天,存煤数量较10月初增加了将近1000万吨,可用天数增加了5天;其中,华东电厂存煤达到1323万吨,可用天数为19天,存煤数量较10月初增加了103万吨,可用天数增加了3天。
伴随着供暖季的开启,煤价飙涨,用煤方四处抢煤,煤市乱象不断刺激着供需双方的神经。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偏高的煤价及供应短缺不会成为常态,“去产能”依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此外,冬季,是西南地区传统的枯水季节,来水减少,水电运行减弱,火电压力加大;不但西南地区耗煤量出现增加,而且沿海地区外购电将出现减少,当地发电负荷更多的依赖火电,南方整体煤炭需求将增加。
而北方港口方面,受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影响,港口封航更加频繁,设备故障将有所增多,影响发运的事情将会出现,港口转运效率将受到影响。因此,考虑到采购煤炭将出现的诸多困难,下游电厂拉运、储煤的积极性不减。加之受渤海军演影响,船舶在航向上往返运输受到影响。在北方港口,下锚船舶依然不少。据数据显示,截止11日,秦皇岛港下锚船达到73艘,预报船舶为13艘;黄骅港下锚船为71艘,曹妃甸港下锚船为6艘。
必然性:
物极必反,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 煤价趋稳
为应对资源紧张和煤价上涨过快问题,从九月份开始,发改委连续召开煤炭会议,启动二级以及一级响应,不断加大煤炭产能释放,增加煤炭市场供给。先后有1503家煤矿加入到先进产能的释放行列;十月份,先进煤炭产能释放发挥了一定作用,表现在:煤企订单增加,发运煤炭数量增加,铁路发运量小幅回升,大秦线日均发运量达到106万吨,有力支援了南方用煤需求。
针对煤炭价格继续上涨以及北方港口存煤较低的问题,铁路部门增加向北方港口发运煤炭数量,提出将大秦线每日运量增加至125万吨,其中,向秦皇岛港方向日均供煤7000-8000车的要求。从而拉动秦港库存快速回升,据监测数据显示,截止11月11日,秦港存煤581万吨,较月初增加134万吨。
在煤炭需求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今年前9个月煤炭消费继续下降2.4%。“目前煤炭供需基本面是稳定的,不支撑价格非理性上涨。煤炭去产能决心不会动摇,力度也不能减弱。”许昆林说,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将有所回落,煤炭市场需求很难有增长空间。
下一步去产能要遵循市场规律,采取市场化、法治化办法,科学把握去产能规模和节奏,保证煤炭市场基本稳定。